恩施风雨桥,恩施有哪些特色民俗文化?
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,西接重庆市,南邻湖南省。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《龙船调》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,因此恩施州又被称为“龙船调的故乡”。恩施州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比例分别约48%和5%,汉族人口比例约45%。
恩施州还是巴文化的发源地。巴楚文化、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,是土家族、苗族文化的摇篮,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。摆手舞、铜铃舞、滚龙连响舞动山岳,山歌、情歌,歌海如潮。所以,恩施不仅是一片旅游休闲的乐土,更是一片民族文化的厚土。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,主要景点有清江、腾龙洞、鱼木寨、大水井宗祠、星斗山原始森林、土司王城、土家摆手堂、梭步垭石林等。除此以外,土家族的吊脚楼、侗乡的风雨桥、七月的女儿会、耕耘时的薅草锣鼓、葬礼时跳的撒尔荷、吉庆时跳的摆手舞,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。古朴善良的恩施土家族苗族儿女演绎的民族风情,更是韵味绵长。这里有东方情人节———土家“女儿会”;土家人的生死歌舞———巴东“撒尔嗬”;这里还有29首世界民歌之一的《龙船调》……这是古老的土家族苗族先人们留给我们无价的宝藏。
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,主要景点有恩施大峡谷、清江画廊、腾龙洞、鱼木寨、大水井宗祠、星斗山原始森林、土司王城、土家摆手堂、梭步垭石林等。除此以外,土家族的吊脚楼、侗乡的风雨桥、七月的女儿会、耕耘时的薅草锣鼓、葬礼时跳的撒尔荷、吉庆时跳的摆手舞,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。
恩施州雨多、雾多,雨热同期,前往恩施旅游最好避开雨季。
大峡谷: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,大峡谷中绝壁与峰丛并存,面积广大,雄奇壮观,在喀斯特地形中非常罕见,可以概括为“清江升白云、绝壁环峰丛、天桥连洞群、暗河接飞瀑、地缝配天坑”。土司城:仿古土司庄园的建筑群,建有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的传统建筑。分为民族文化展示区、宗教展示区和娱乐休闲区。核心景点是九进堂。恩施土司城墨衡楼小鸡公岭摆手堂:土家人跳摆手舞的场所。建于清嘉庆年间,面积为500平方米,是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、保存最好的一处。文昌祠:又名文昌宫、文昌庙,为清代佛教建筑,双重檐歇山顶无斗拱砖木结构,现存天井、卷厅、正殿等。腾龙洞:世界最大单体溶洞,长52.5千米。由水洞、旱洞、鲶鱼洞、凉风洞、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、化仙坑等景区组成。鱼木寨:三面绝壁,地势险要的土司皇城,堪称土家文化遗留的中心。景区内城堡寨墙、雄关栈道、古墓石雕都保存完好。龙麟宫:集水洞、迷津洞、干洞为一体的天然大型溶洞,洞长2300多米。主要有一坛、两府、三峡、九龙、十三厅、二十八珍奇等二百多个景点。梭布垭石林: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总面积21平方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石林。分为古柏民俗乐园、青龙寺、六步关、莲花寨等八大景区。清江闯滩:被誉为“神州第一漂”,全长38.5千米,最窄处仅15米。体验险滩漂流的同时感受古朴独特的土家风情。每年4-10月清江水量较大,是闯潭的最佳季节。神农溪:发源于神农架主峰,典型的峡谷溪流。流经棉竹峡、鹦鹉峡、龙昌洞峡,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。沿溪漂流刺激惊险。大水井: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部分组成,属清朝建筑,其规模在湖北古建民居中首屈一指。水杉王:有“天下第一杉”之称,树龄达600余年,树高35米,胸径2.4米。连珠塔:建于清道光年间,是恩施市的标志性建筑。由大小山门、斋堂、花墙和石坊组成。塔高40米,塔身以大青砖砌成,塔内有悬梯,顶层可观恩施全景。星斗山:区内保存有2033种植物和378种陆生脊椎动物,被誉为“华中天然植物园”。山南部12公里的黄金洞是世界上罕见的复杂洞穴系统。仙佛寺:中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,建凿于公元335年。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,雕工古朴精湛。湖北咸丰侗族风雨桥名字的由来是什么?
风雨桥(wind-rain bridge)是侗族独有的桥。流行于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由桥、塔、亭组成,全用木料筑成,桥面铺板,两旁设栏杆、长凳,桥顶盖瓦,形成长廊式走道。塔、亭建在石桥墩上,有多层,檐角飞翘,顶有宝葫芦等装饰,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。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,故名风雨桥。
恩施二官寨有哪些景点?
二官寨下辖5个自然村,各有特色,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小溪、旧铺两个古寨。这里古建筑群保存完好,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,寨中建鼓楼,溪上架风雨桥,房前屋后栽竹种树,是“盛家坝古村寨生态走廊”核心区域,既有巴蜀盐道的文化遗存,又有古朴典雅的太古遗风。
小溪因小溪河而得名,现有农户162户565人,其中胡姓人家就有100多户400多人。胡氏移居小溪已有十三代,近三百年历史。小溪河是乌江的源头之一,全长约20公里。上游5公里为高山峡谷,植被丰茂,风景优美。中游6公里构成一个自然村落,就是小溪胡家大院,由上坝、中坝、下坝三个大院百余栋吊脚楼组成,中坝落脚朝门吊脚楼建于清乾隆年间。这里依山傍水,土地肥沃,山清水秀,民风淳朴,被赞誉为“原始古村落,现代桃花源”。下游至马鹿河的8公里为峡谷地段,落坡坝电站蓄水后,成就了峡谷平湖。
旧铺是古盐商从湖南龙山到利川、四川万县的必经之地。它位于马鹿河上游,从官渡河至金龙坝,山势险要,水流湍急,沿河而行需要趟水四十八次,河中间均有大石头搭成的跳礅。旧铺平均海拔700米,完好地保存有100多栋土家吊脚楼,河流两岸是层层梯田,村头两棵千年古杉,仿佛记录着历史的年轮。在那修竹簇拥、溪流环抱之处便是古村落康家大院,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,以四合天井八口排列,中间是“五进堂”,建筑规模甚是宏大。
晃州风雨桥有何来历?
风雨桥,亦称福桥。之所以称之为福桥,是因为它寄寓了侗乡人们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:福桥一般建在寨落或城镇的下游,以拦截风水和护佑寨落及城镇的平安。自郭沫若参观程阳桥留下“艳说林溪风雨桥,桥长廿丈四寻高”这一诗句后,这福桥便开始称作风雨桥。
因为侗家人将风雨桥看成是福桥,过桥时,便会念“男人踩桥,威武阳刚;女人踩桥,满面红光;老人踩桥,长寿安康;小孩踩桥,天天向上;领导踩桥,青云直上;商人踩桥,生意兴旺”这样的吉语。风雨桥,也就成了侗家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。
晃州风雨桥的桥身由上下两部分构成。上部分的形状和结构与通道的普济桥和广西的程阳桥相似,在建筑上把中华传统古建筑的桥、廊、房、亭、阁、塔、鼓楼的优点融为一体,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,还展现了侗民族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内涵。
晃州风雨桥长达220米,比传统的风雨桥跨度大得多。因而,设计者便在传统风雨桥桥身立五个鼓楼的基础上,在南北各加了一个鼓楼状门楼。七个鼓楼,整齐划一地矗立于阔大结实的桥身上,尖尖的塔顶直冲天穹,雄伟壮丽,气势恢宏。两个门楼的建筑讲究对称,宽15米,正中的一块黑底长方形上,“晃州风雨桥”这五个金色的行楷大字熠熠闪光。
两旁的四根立柱上,镶嵌了两对赞美侗乡山城和风雨桥的楹联。站在门楼前,抬头仰望,门楼伟岸挺拔,楼前楼后的游人,顿感渺小。楼前两侧的石栏,刻有很多图画,除了体现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二十四孝故事,还有挤油,推磨,舂礁,打糍巴、演傩戏等,侗家人的文化生活、民情风俗等无不尽显其中。
恩施州的风雨桥如何理解?
1.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,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? 2.第②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?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。
3.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?本段介绍十字路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? 4.阅读第④段,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?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式? [参考答案] 1.本文主要介绍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历史悠久、结构造型和交通、观赏及文化艺术价值。 2.①除桥墩外全木结构,不用一颗铁钉,以榫衔接;②桥面用木板铺就;③长廊式走道;④桥顶盖黑瓦,建有数层亭楼;⑤长廊和楼亭瓦檐头雕绘形象。 3.说明方法:举例子列数据(列数字)。说明顺序:空间顺序(从上到下)。 4.便利:出行、歇脚、乘凉、喝茶、避雨;读书、聊天、话家常。说明方式:生动说明。更多关于恩施风雨桥的文章请关注流量卡网哦。